• 電動車的春天到了嗎

    發布時間:2017-11-24 00:00:00      分享:

    在國際原油價格從最高價的147美元/桶跌至70美元/桶以下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電動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一般而言,油價越低,電動車的優勢就越不明顯。

    最先喊出電動車的春天到來的就是本土品牌的比亞迪了,其首款電動車F3DM將在年底上市,并喊出了“2015年全國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的口號。

     

    東風日產高層也公開表示,將在2012年推出電動車,通用的VOLT電動車也很快將在華投產,陣營不斷壯大,似乎電動車的春天指日可待了。

    從實際運行的情況來看,電動車的技術似乎不再是困難,但最關鍵的是成本價格問題,據說,在國內將率先上市的首款量產電動車F3DM雙模電動車在市面上的售價將在15萬元左右,但不要忘了,汽油版的F3僅是其價格的一半,消費者會怎樣選擇呢,就像豐田普銳斯一樣,大家都知道其非常省油,但賣得實在不好,只因為其價格高居不下。同樣的道理,氫動力可以稱得上是未來能源的最終選擇,但上千萬元的價格令其根本沒有美好的市場前景。

    比亞迪聲稱F3DM在純電動模式下的續航里程可達到100公里,而在油箱容積僅為25升的情況下,其總續航里程可達到43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小時。而且它能夠在家用插座上充電,家用電源下9小時能夠充滿,專業充電站10分鐘能夠充電50%。但我需要說的是,整天抱著個大電池組回家里會是什么滋味,開車的人只想拿串鑰匙。而專業的充電站,反正我本人只是在比亞迪的工廠內看見過,總不能叫廣州的車主老開著車到深圳比亞迪工廠來充電吧!當然,客觀而言,充電站應該是政府所推進的配套設施,你也知道,燃油稅這個叫嚷了10年的方案至今還未實施,你還指望政府迅速掏錢建那么多充電站?我看,懸!

    由于排放的廢氣少,電動車比傳統能源的汽車要環保,實際上,電動車用過的廢舊電池現在還無法全部回收,也無法進行處理,被隨處扔置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也非常大。這與有關專家提出的“電動車更有利于環保”的環保論相悖,這個問題至少還沒有看見解決之道。

    汽車行業的人都知道,對一個4S店的老板而言,售后服務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中國的售后服務人員素質經過近10年才逐步提升,而剛起步的電動車,去哪里尋找如此之多的維修人員,總不可能一下讓電力維修工轉行為電動車售后服務人員吧?

    總之,電動車是個系統工程,在各項配套設施尚未完善的時候就稱電動車的春天來了,我看還為時過早,最終只能說是有一點“春天”的氣息。

    (王燦彬)

    選擇權在消費者手里

    如果有人問你20年后的石油價格,你敢不敢大膽地猜測并發表高見?

    我不敢。

    同樣,如果有人問你現在電動汽車的春天是不是快要來了?我也不敢發表自己的“高見”,因為在一個各種變量因素共同作用于社會進程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目前這些變量因素劇烈作用的時代,要準確地判斷一件將來的事情我覺得是非常困難的。前不久,有人在總結了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各種復雜情況后,興致勃勃地提到了幾款各大汽車公司最近露臉的電動車,并不容置疑地告訴我:電動車的春天馬上就要來了,對于這樣的牛人牛言,我感到欽佩無比但卻不敢妄發一言。

    這么低調的原因倒不是因為我謙虛,而是在更多時候,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微觀主義者,可以通過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小心翼翼地觸摸社會已經發生的些微變化,并做出一個普通消費者的消費選擇,但要說到判斷季節和時代的更迭,實在有點力不從心。

    換句話來說:季節變了,時代換了,對占多數的普通消費者來說,有什么影響才是我最為關注的事情,至于季節什么時候變,那是老天爺考慮的事情,時代什么時候換,那則是大人物考慮的事情。

    所以我很難告訴你電動汽車時代是不是已經到來,什么時候到來,這些問題第一我覺得我沒法回答,第二我覺得對占人口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同樣沒有太多的意義,我們之所以選擇一款汽車,不是因為它使用什么能源、是傳統汽車還是電動汽車,而是因為它能滿足我們更方便更快捷地出行的需要,并能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我們能以最方便最經濟的方式消費它,現在有人告訴你,電動車時代馬上就要來了,你趕緊去買一輛電動汽車吧,你會去買嗎?

    我相信大多數消費者的反應是保持沉默,油價比電價貴,沒錯,油價還會漲,沒錯,石油不能再生,同樣沒錯,但在現在和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傳統汽車的成熟性、可靠性尤其是使用的便利性,仍然是電動汽車短期內難以改變的局面,另外還有,盡管目前已經有一些公司推出了油電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指在國際市場上),但更多的車款其實和電動車時代的美好前景一樣,目前仍然還處在各個公司的實驗室中和規劃藍圖上,對雄心勃勃的大人物來說,它們還需要成長,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它們則還需要時間慢慢地演變成事實。

    現在,很多討論電動汽車春天即將到來的人,他們的立意通常會有一條:傳統的內燃機汽車的好日子已經到頭啦,傳統汽車行業和市場都將很麻煩啊,我覺得這其實是不對的。現在我們傳統的汽車業的確遭遇到一些挑戰,我們普通的消費者的確不得不花更貴的使用成本來消費它,但它的成熟性和便捷性仍然決定了它的生命力,你管它處在“冬天”還是“春天”呢?只要你有需要,只要它能給你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性,那就是好季節和好天氣,你就去消費它。

    我始終相信,在任何時代,人的移動天性都會得到最合適的滿足,普通消費者沒有決定權,但有選擇權。

    (賀江華)

    假如你買了一輛電動車

    假如你買的是一輛電動車,首先,你不用再為高油價而煩惱,如果你是住在城市,完全沒必要再殫精竭慮選擇最短、最佳的行車路線,塞車也就塞吧,該繞路也就繞路吧,反正電比油便宜,每月光是油錢就能省下1000多元,一年至少省下12000元,這可不是小數目。

    其次,你不用擔心背上“不環保”的罵名。電動車不僅不排放有害氣體,也不排放二氧化碳,甚至連噪音都幾近為零,你完全可以開著電動車跑到郊區去呼吸新鮮空氣,去釣魚,去放風箏。

    再次,你也不用擔心車內空間太小。電動車沒有龐大的發動機系統,也沒有繁雜的傳統機械結構,騰出的大空間,想坐人也行,想置物也可。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用上電動車,你也會遭遇一些麻煩。

    不說別的,當務之急你要找到可以充電的地方,現在還很少聽說停車場在每個車位旁邊提供一個電源插座。自己拉一條線?如果你住的是別墅當然沒問題,但如果你住的是高層的公寓呢?

    第二,開著電動汽車,你可能不敢隨便亂跑,尤其是不敢跑長途,機動車路途上隨處可見加油站,但加油站可沒有充電功能,現在也沒有充電站。

    第三,雖然車子空間夠大,但你不敢輕易滿載,因為一滿載,耗電速度加快不說,很有可能“趴”在陡坡上,爬不上去,也下不來。

    當然,這些麻煩,隨著電動車大面積推廣,政府基礎設施的跟進會得到一一解決,停車場能安裝電源,加油站能追加充電功能,電池的蓄電能力能夠繼續改善。

    但是,假如電動車真的大面積推廣了,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什么呢?電成為一種稀缺品,一度電的價格不是現在的五毛,而是五塊。由于電貴,城市的夜景可能不是現在的燈火輝煌,而是漆黑一片。現代人生活中與汽油直接接觸的機會很少,但是想想,如果沒有電,那會是怎樣的情景?

    眾所周知,中國缺油,但中國也缺電,這倒不是很多人知道。二十年前,上海政府為了讓大公司每天晚上不要關燈費盡了心思,二十年后,他們卻在為說服老百姓每天晚上把空調調高1攝氏度而傷透了腦筋。有專家算過,跑同樣的路程,電動車用的電如果是煤產生的,那么它的污染將遠高于汽油。

    電動車真的要來了,但電動車的春天卻未必來臨。電動車雖然有著許多優點,但是它同時也是有著許多弊端。或許電動車很適合芬蘭、加拿大這樣的“電能大國”,但它卻不適合中國這樣的“電能窮國”,如果真的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還是先解決電能供應。

    (周偉力)

    還不到時候

    今年全球車市遭遇了太多不可預料的困難,低迷、谷底、下滑等負面字眼總是占據著媒體版面的大幅位置。不過,就算是在這種不景氣的時候,每天全球的不同地區也還是在上演著新車發布的大戲。值得期待的車型當然有,比如說大家日益看好的電動車。在美國,9月中旬通用迎接百年慶典之際高調發布了雪弗蘭Volt電動車;在國內,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將在今年底上市。還有其他廠商手里也正攢著一大批電動車等著明年或后年上市,這些信息似乎給慘淡的車市帶來了一些生氣,也好像在告訴我們,我們即將駛入電動車的時代了!

    事實上,說電動車的春天來或不來,并不只看是不是有車型發布或上市,而是應該看電動車的普及程度。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還不到時候。

    首先,雖然美國有報道稱,2025年美國所有廠商都將停止內燃機(汽油機、柴油機)車型的開發,但似乎絕大多數廠家并不認為內燃機已經走到了盡頭,例如奧迪就認為汽油機的內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用在新能源車型的開發上可謂是百花齊放,但其中國區總裁甘文維在日前的采訪中也表示,不相信在2025年以后,汽油車就會退出市場。

    再者,一種新形式的車型上路,還需要政府部門的配合。例如在中國,上路的車型都得通過發改委的新車名錄,人家不給“準生證”,你的車就算再環保,那也沒轍。接著,政府的支持還體現在基礎建設上。氫燃料電池車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卻苦于沒有加氫站遲遲無法面世,同樣的問題在電動車身上也存在。目前在我國,僅在無錫有一個加電站,另外在比亞迪生產廠區內部,有一個該企業自建的加電站,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到加電站的蹤影。我當然愿意相信,隨著電動車車型的豐富,加電站也會應市場要求而普及,可就怕這是個“雞生蛋”的因果關系——企業埋怨政府不建設好基礎設施以致賣不出車,而政府由于市場需求不大從而不愿意花錢鋪設加電站網絡……

    那么,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就只能穿著棉襖搬著小凳圍著火爐,坐在電視機前,就像等著大戲前的廣告過去一樣,等待著這場“春天”前的辯論盡早結束。

    (陳鑫欣)

    指日可待

    10月金秋的北京,博世在北京的發布會上,全球董事長弗朗茨·菲潤巴赫向我們透露了很多好消息,包括其公司自身的運營發展,還包括一條與我們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消息——他們已與世界第二大鋰離子電池生產商展開合作。這意味著博世這個擁有許多汽車頂尖設備及技術的領導者,其后幾年的重心還將投入到電動車的鋰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發當中。

    在經歷了柴油車到氫能源汽車,再到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對于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可行性方向的探討,人類從沒有停止過步伐。嫌慢的,是日漸惡劣的環境對于我們的催促。從性價比(福美來、海福星、海馬3)角度看,電動汽車是較為理想的節能環保型交通工具,當技術成熟的鋰電動汽車面世,意味著汽車實現零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夢想。對于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似乎也漸漸明朗了方向——電動車。

    但電動車的發展目前恰處于冬季,推出的產品有限、政策支持不夠、消費者遠遠觀望,甚至最重要的——汽車鋰電池技術和昂貴的研發成本都制約著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產品的進度,就連弗朗茨·菲潤巴赫也提示中國媒體,“現在的電池技術等同于100年前內燃機發展的水平”,所以,不應對現在已推出的某些產品盲目吹捧。

    對于電動車的發展,國內不少能人志士都在不遺余力地進行研發。記得在去年上海的米其林必比登國際挑戰賽上。除了Volvo這樣的跨國汽車公司展出了自己的最新電動車研發外,來自中國本地的上海電力、天津清源電動車公司等企業也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看家產品——國產電動車。什么時候這些展示車能真正走入我們的家庭?電動車的技術至今發展到了什么程度?這都讓我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著未來舉行的各種新能源車技術的展示會。

    雖然,至今誰也不能,甚至也不敢準確預測電動車的“春天”何時到來。也許只有弗朗茨·菲潤巴赫這樣的技術公司巨頭的老大才敢說“可能是2012年”,因為在他們的計劃當中,他們的汽車電池產品將在2011年全面投產。當博世敢于邁出了這樣一步,電動車技術成熟指日可待,批量生產的“春天”似乎也可以預見了。正所謂“冬天要來了,春天自然也不遠了”。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